今天这场直播,咱们不聊短线那些上蹿下跳的波动,来点硬核的——啃一啃那份让所有原油交易者又爱又恨的“武功秘籍”:原油供需平衡表。
说起来,今天早上我去楼下早餐店吃面条,老板都在那念叨:“听说原油又要紧张了?”我心想,好家伙,这消息传得可真快。但咱们做交易的,不能光听风声,得扎到数据里去,看看这供需平衡表里到底藏了什么玄机。今天,老陈就带着大家,一起把2025年11月份这份最新的平衡表,掰开了,揉碎了,看个清清楚楚。
这份平衡表,就像是一张油市的“体检报告”,每一项数据都对应着市场的健康状况。读懂了它qh.qihuou.com,你才能对未来的大趋势有个底,而不是每天被几分钟的K线图牵着鼻子走。废话不多说,咱们直接上硬菜!

库存是供需关系的最终结果,也是最直观的体现。咱们常说的“库存数据”,就像是水库里的水位,水位高了,说明供大于求,价格有压力;水位低了,说明供不应求,价格有支撑。
1. 经合组织(OECD)商业原油库存:
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10月底,OECD的商业原油库存已经连续第四个月下降,目前回到了28.2亿桶的水平。这个数是什么概念?它已经低于了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线。
老陈给大家打个比方,这就好比一个大家庭的米缸,以前的米总是堆得冒尖,现在呢,虽然还没到见底的地步,但明显能看到缸沿了。这种持续的、趋势性的去库存,本身就为油价构筑了一个比较坚实的底部。市场上可用的“余粮”在变少,任何一点风吹草动,都容易引发价格的剧烈反应。
2. 浮仓库存:
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是“浮仓”,就是那些停在海上、装满油的超级油轮。这些船以前是当做移动仓库来用的,华富之声日报当陆地上仓库满了,或者有人囤货待涨时,浮仓数据就会飙升。现在最新数据显示,全球浮仓库存也在稳步下降。
这说明什么?说明市场上那些“囤积居奇”的投机性需求在减弱,原油正实实在在地被消费掉。从另一个角度看,也意味着海上这个“缓冲垫”变薄了,供应链变得相对脆弱。
老陈小结: 从库存这个“结果”反推,当前原油市场处于一个 “温和偏紧” 的格局。家底在变薄,这是支撑油价最核心的逻辑之一。
看完了家底,咱们再来看看“进水口”,也就是供给端。今年这个供给端,那可真是“戏精”云集,故事不断。
1. OPEC+:团结的“面具”下,裂痕隐现
OPEC+依然是全球油市的“定海神针”,或者说,“最不确定的确定因素”。目前他们依然维持着之前的减产协议。但是,老陈要提醒大家注意几个细节:
内部凝聚力: 最近几次会议,会期越来越短,声明越来越短,但会下的“小动作”却越来越多。一些成员国,比如那个谁和那个谁,对于一直让出自己的市场份额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不满。他们的财政压力很大,迫切需要出口原油来换美金。这种内部的博弈,就像一颗定时炸弹,指不定哪天协议就名存实亡了。
剩余产能: 目前主要的剩余产能集中在沙特、阿联酋等少数几个国家。老陈认为,有剩余产能是好事,也是坏事。好的一面是,万一出现突发性供应中断,他们有能力快速补上,平抑价格。坏的一面是,这给了市场一个心理预期——“反正他们有能力增产”,这会压制油价的上涨高度。这就好比你知道你有个朋友家里有百万存款,你真急用钱的时候肯定不慌。
2. 美国页岩油: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
美国,这个曾经的“摇摆生产者”,今年的表现有点让人失望。活跃石油钻井数一直在低位徘徊,产量增长非常乏力。
为啥会这样?老陈跟几个业内的朋友聊过,原因挺复杂的:
资本开支纪律: 华尔街不乐意了!以前是疯狂烧钱打井,现在投资者要求的是回报,是分红,而不是无休止的产量增长。油公司有钱也不敢像以前那样大手大脚地花。
成本通胀: 钢材、人力、压裂砂……啥都在涨价,打一口新井的成本比以前高了一大截。
优质区块枯竭: 最好打的、出油最多的地方都打得差不多了,剩下的都是些“边角料”,开采难度大,效益低。
所以,指望美国页岩油像2018年那样突然爆发,每天增产上百万桶来打压油价,短期内是不太现实了。这也是为什么供给端弹性变差的重要原因。华富之声
3. 地缘政治:永远的“黑天鹅”孵化器
这个话题比较敏感,老陈就点到为止。东欧的冲突、中东的局势、某些产油国的制裁……这些事件就像在油市这个池塘里扔石子,可能只是泛起涟漪,也可能激起千层浪。在平衡表里,我们无法预测这些事件,但必须意识到,它们随时可能给供给端带来巨大的、无法量化的冲击。
老陈小结: 供给端看似稳定,实则 “外紧内松” 。OPEC+内部压力山大,美国页岩油有心无力,整个供给体系的弹性大不如前。这意味着,一旦出现超预期的供应中断,价格的上涨可能会非常迅猛。
说完了谁在产油,再说说谁在喝油。需求端是2025年油市最大的“谜团”。
1. 东方巨龙:中国需求的韧性
中国的原油进口量一直很稳定,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都在进行。但老陈观察到,现在的需求和几年前有了结构性的变化:
化工需求成主力: 单纯为了烧的汽油增长在放缓(新能源车太多了!),但下游化工品的需求,比如乙烯、丙烯、PX这些,成了拉动需求的主力军。这说明中国的需求从“燃料驱动”转向了 “材料驱动” 。
经济增速换挡: 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,对原油的需求不再是爆发式的,而是更稳定、更有质量的。这对油价来说,其实是好事,避免了需求大起大落带来的剧烈波动。
2. 发动机的杂音:欧美经济与汽油消费
美国和欧洲,是传统的用油大户。但现在的情况是:
高利率的后遗症: 为了对抗通胀,欧美之前的高利率政策,对经济的冷却作用正在显现。制造业PMI数据时好时坏,消费者信心也不是很足。
出行强度见顶? 夏天的自驾游旺季过去后,美国的汽油消费数据出现了一些疲软的迹象。虽然航空煤油需求在恢复,但能否完全弥补汽油的缺口,还需要观察。
3. 长期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:能源转型
这个话题老陈不想展开太多,但你必须心里有数。电动汽车的渗透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,就意味着长期汽油需求的天花板被压低一分。这是一个缓慢但确定性极高的趋势,它决定了原油需求在未来十年可能将步入峰值平台期,甚至缓慢下行。
老陈小结: 需求端是 “喜忧参半” 。东方有韧性,西方有隐忧。整体来看,全球原油需求增长的速度在放缓,但绝对量依然在缓慢爬升,并未出现坍塌式的下降。
好了,我们把供给、需求、库存这三块拼图放在一起,整个2025年11月的原油供需平衡表的全景图就清晰了:
总体格局: “紧平衡” 状态。供给增长有限,需求温和增长,库存持续消耗。这是油价易涨难跌的大背景。
核心矛盾: 供给端的脆弱性(地缘政治/OPEC+内讧)与需求端的不确定性(欧美经济衰退担忧)之间的博弈。
对于接下来的交易策略,老陈给大家几点掏心窝子的建议:
不要盲目追涨杀跌: 紧平衡格局下,油价大概率是“阶梯式”上涨,或者“宽幅震荡式”上行。直接V型暴涨的概率小。所以,耐心等待回调到关键技术支撑位(比如前期低点、重要均线)再考虑布局多单,会是更稳妥的选择。
把风控放在第一位: 正因为地缘政治是最大变数,任何突发消息都可能让价格瞬间逆转。所以,仓位管理一定要做好,永远不要扛单,更不要动不动就满仓干。活着,在这个市场比什么都重要。
关注关键事件节点: 下一个OPEC+会议、每个月公布的EIA库存周报、欧美的重要经济数据(尤其是CPI和PMI),这些都是可能打破当前平衡的催化剂,必须重点关注。
放眼长远,保持清醒: 要认识到能源转型这个大趋势。原油作为大宗商品之王的时代或许还在,但其波动性和结构性机会已经发生了变化。可以把部分精力放到与能源转型相关的品种上,比如……(这个我们下次直播再细聊)。德指,纳指,原油,黄金
备案号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