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2025年10月27日)
本周一(10月27日),国际原油市场延续了震荡态势。布伦特原油在每桶83美元至86美元区间反复拉扯,WTI原油在81美元附近徘徊,日内波幅明显扩大,显示出市场情绪的犹疑与不安。
这并非一次简单的短线波动。背后既有地缘政治的扰动,也有宏观经济与美元走势的牵制。随着美国最新经济数据公布后,美元指数再度走强,而油价则受到抑制;但与此同时,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与OPEC内部的产量协调预期,又让多头力量仍在坚持。
“这是一场力量的拔河,”一位驻伦敦的能源分析师表示,“美元的坚挺削弱了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,qh.qihuou.com但原油的地缘风险溢价却仍在支撑市场,这种交错走势让短线交易者如履薄冰。”

进入10月下旬,美元指数重新走高,重新站上105关口。其背后原因,主要在于市场重新评估美联储的政策路径。尽管多数官员倾向于维持当前高利率水平,但投资者担心若通胀反弹,美联储可能不得不延长紧缩周期。
美国上周公布的PCE核心通胀率仍高于目标水平,叠加劳动力市场数据表现坚挺,使得美元再次吸引避险与收益双重买盘。这种美元的阶段性走强,直接压制了以美元计价的原油、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。
历史上,美元与原油往往存在负相关关系。当美元走强时,非美地区的石油购买成本上升,从而削弱需求;反之,美元走弱时,原油价格则更容易走高。
当前的复杂之处在于:**美元的强势并非出于经济增长乐观,而更多来自对风险的防御性配置。**这让市场的情绪格外微妙——避险与紧缩预期并存,资金在不同资产间频繁切换,波动性自然水涨船高。
在供给端,OPEC+成员国的政策态度仍偏向稳健。沙特与俄罗斯此前联合宣布,将自愿减产延长至年底,但市场对此的反应逐渐钝化。投资者开始怀疑减产政策能否真正支撑油价,尤其是在全球需求预期放缓的背景下。
与此相对,美国页岩油产量的持续上升成为新的市场焦点。根据EIA最新数据,美国日产量已升至创纪录的1340万桶,逼近历史高位。高产量与高库存的叠加,使得油市上行空间受到限制。
需求端方面,中国与印度的成品油进口数据显示出一定的回暖,但幅度有限。欧洲经济仍在低增长区间徘徊,qh.qihuou.com+1日本与韩国的工业用能需求也未显著回升。整体而言,全球原油需求增长动能正在放缓,而供应弹性却在增加。
这种供需错位,让油价在中期层面缺乏明确方向。
支撑当前油价不至于跌破80美元的重要因素,仍来自地缘政治风险。中东地区的局势再度升温,尤其是以色列与黎巴嫩南部边境的摩擦频繁,引发外界对供应链中断的担忧。
此外,乌克兰局势依然存在不确定性。俄罗斯方面近期警告称,若西方对其能源出口实施新一轮制裁,将考虑调整对部分友好国家的供应结构。这一表态在市场中引发震荡,令投资者担忧冬季能源供应稳定性。
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市场对于地缘风险的“麻木度”正在上升。相比去年,投资者对于新闻面冲击的反应明显迟钝。分析人士指出,只有当冲突实质影响原油运输或出口渠道时,油价才会出现持续性拉升。
原油期货市场的波动率指数(OVX)在上周大幅攀升至37,为近两个月高位。这意味着短线交易者的操作频率明显上升,市场进入高波动区间。
CFTC(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)的最新数据显示,基金持仓结构出现显著变化:多头仓位连续第三周减少,空头仓位则小幅回补,反映出市场预期趋于谨慎。
与此同时,跨品种套利与量化策略的活跃也加剧了波动。部分机构利用美元指数与油价之间的反向关系进行程序化交易,当美元指数短线拉升时,油价即刻承压;而当美元回落,油价又迅速反弹。
这种资金的高频博弈,虽然提升了短线交易活跃度,却也让市场更容易出现“假突破”“假信号”,增加了普通投资者的操作难度。
宏观层面上,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次“名义降温、结构分化”的阶段。美国经济虽保持增长,但内部消费与制造业动能不均衡;欧洲陷入低迷,日本经济数据乏善可陈;而中国的稳增长政策尚处于逐步发力阶段。
在此背景下,通胀虽然较高峰明显回落,但能源与服务价格的粘性依旧存在。投资者担忧的是,一旦能源价格反弹,可能再次刺激通胀预期,迫使各国央行延长紧缩周期。
这种宏观不确定性,让原油价格成为“市场神经”的放大器。油价既受供需基本面制约,又受宏观预期的牵引;当市场对未来方向缺乏共识时,波动性就成为唯一的确定性。
美元与原油的走势交错,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对冲现象,更反映了市场心理的双重逻辑。
当风险偏好上升时,美元回落、油价上涨;
当避险情绪升温时,美元走强、油价承压。
而当前市场恰恰处于这两种力量的临界点上。投资者既担心经济放缓,又害怕政策宽松引发通胀。美元与原油因此在“避险—通胀—增长”三角关系中频繁切换角色。
简而言之,**美元代表全球资金的“信任资产”,原油代表全球经济的“需求温度计”。**两者交错的走势,正折射出当下全球市场的混沌状态:既不乐观,也不悲观。
从技术走势来看,布伦特原油短线支撑位在83美元,关键阻力在86.5美元;WTI支撑位在80美元,若跌破则可能触发短线止损,引发快速回调。
技术指标方面,RSI与MACD均显示市场处于震荡区间,动能中性略偏弱。成交量的下降意味着主力资金观望情绪上升,短线行情可能继续维持高波动、低趋势的格局。
分析人士普遍认为,若油价无法突破区间上沿,短期交易应以高抛低吸为主,而中长期投资者则需关注基本面变化与美元走势的持续影响。
今年以来,能源市场经历了数轮剧烈震荡,投机情绪与宏观预期的交织,使得市场波动性远高于往年。面对这种局面,机构资金的策略也在逐渐调整——从盲目追涨转向波段操作,从方向性押注转向波动率套利。
对普通投资者而言,短期参与原油期货风险加大。建议更多关注美元、利率与库存数据的周期性关联,避免被短线情绪误导。
正如一位纽约能源基金经理所言:“当市场陷入无序时,保持仓位轻、节奏慢,比预测方向更重要。”
未来几周,市场关注的焦点将集中在三大方面:
美联储的11月议息会议——若言论偏鸽,美元或阶段性回落,有助于油价反弹;反之,若维持鹰派态度,油价将继续承压。
中东与俄乌局势变化——任何关于能源供应的意外消息都可能成为油市短线驱动因素。
全球经济数据——若主要经济体PMI继续走弱,需求担忧将压制油价。华富之声日报
综合来看,原油市场短期仍将维持高波动状态。美元强弱与地缘风险的此消彼长,将成为决定油价方向的关键变量。
在这种复杂格局下,投资者需明白:油价的波动,不再仅仅是能源供需的结果,而是全球资金流动与宏观心理的映射。
原油与美元的交错走势,是2025年金融市场的缩影——一个充满不确定、却仍充满机会的世界。
当市场在恐惧与贪婪之间摆动,当数据与预期反复纠缠,唯有理性分析与风险控制,才能让投资者稳住脚步。
正如华富之声的观点:波动不是敌人,盲动才是风险。
只有理解波动背后的逻辑,才能在动荡的周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。
备案号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