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“华富之声直播室”的日常交流里,经常有朋友问我:“原油投资是不是适合长期拿?是不是像黄金一样,放上几年肯定能赚?”
这类问题背后,其实是投资者对于大宗商品尤其是原油的性质、价格周期,以及基金/ETF等投资工具理解上的模糊。今天这篇文章,我们就把“原油投资适合长期吗”这一话题,掰开揉碎,逐层分析,力求用最通俗的语言,让你真正看懂原油投资的长期逻辑和风险。
黄金有货币和避险属性,可以长期储存价值;股票代表企业股权,可以通过企业盈利增长实现长期复利。
而原油不同,它是消耗性商品,每天都在被全球炼厂、交通、化工产业消耗。它的价值取决于供需关系,没有“越存越值”的属性。
这意味着,长期持有原油本身,并不能保证价值增长。
原油的价格波动极大:
2008年金融危机前,油价一度冲上147美元/桶,随后在几个月内暴跌至30多美元。
2020年疫情冲击,WTI原油期货一度跌到“负价格”。
这种剧烈波动说明,油价本质上是周期性资产,而不是长期稳定上涨的品种。
长期油价走势主要由三方面决定:
供给端:OPEC+减产/增产、美国页岩油产量、全球油田资本开支。
需求端:全球经济增长、工业生产、交通运输。
宏观与地缘:美元走势、通胀水平、地缘冲突。
这三者交织,让原油长期走势带有极强的不确定性。
过去30年,WTI和Brent的长期走势图显示:
油价并没有呈现像美股一样“长期上涨”的趋势;
相反,它经常经历大涨—暴跌—盘整的循环。
长期持有原油,如果买在高点,可能要等上10年才能回本。
黄金:长期有货币替代和避险功能,拉长来看可以抵御通胀。
美股:伴随经济和企业盈利,长期有复利上涨趋势。
原油:缺乏价值储存和复利增长属性,价格长期看不到单边趋势。
因此,长期持有原油的逻辑远不如黄金和股票坚实。
很多朋友买的不是实物原油,而是原油基金或ETF。这些产品长期持有的风险,更加复杂。
大多数原油ETF是通过买期货合约来跟踪油价。但期货到期需要展期,如果市场处于**Contango(远月贵于近月)**状态,基金就要“高买低卖”,长期下来,净值会不断被侵蚀。
案例:2020年疫情期间,WTI期货深度Contango,很多原油ETF长期净值严重跑输油价。
国内投资者买的QDII原油基金,底层资产多是美元计价。人民币升值时,基金净值可能下跌,即使油价涨,投资者也未必赚钱。
场内LOF基金(如易方达原油、南方原油),在市场情绪极端时,可能出现大幅溢价。投资者高位追入,哪怕油价不动,溢价回落也会亏钱。
原油可以作为组合的一部分,用来对冲通胀、捕捉大宗商品周期,但不能作为长期核心资产。建议配置比例不超过总资产的10%~20%。
原油期货ETF(USO、BNO等):长期受展期损耗影响,不适合长期死拿。
分散展期ETF(USL、DBO等):损耗相对小,但依然没有长期上涨逻辑。
国内QDII原油基金:长期叠加汇率与溢价风险,更不适合长期重仓。
如果你想找一个资产长期持有增值,原油不是好选择;
如果你是想利用油价的周期波动做中短期配置,那原油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品种。
通胀上行周期:油价往往跟随需求和成本上涨。
地缘风险爆发:中东冲突、供应链中断时,油价会短期飙升。
库存下降周期:当全球库存连续下滑时,油价上涨概率大。
波段思维:抓住油价的中期趋势(3~12个月),而不是死拿。
分批建仓:不要一次性买满,分几次进场降低风险。
结合基本面:关注EIA库存、OPEC会议、全球宏观数据。
把原油基金当作组合的调味品,用来增强进攻性或做风险对冲。
长期资金还是以股票、债券、黄金为核心,原油只是点缀。
油价一度跌至负值,原油基金遭遇巨幅净值回撤。
当时很多投资者“长期持有”的思路直接被套牢,几年都难回本。
启示:原油基金长期持有,风险远高于预期。
油价因地缘风险短期飙升至120美元以上。
这一阶段,持有原油基金的人获利颇丰,但如果冲高不卖,后续回落同样吞噬利润。
启示:原油投资更适合“事件驱动+波段操作”。
原油投资并不适合长期死拿,原因有三:
原油本身没有储值属性,是消耗品。
油价长期呈周期波动,不具备复利上涨逻辑。
基于期货的基金产品,长期持有还会受到展期损耗和汇率风险的侵蚀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原油没有价值。它作为大宗商品之王,在特定周期和事件下,是极佳的配置工具和波段交易机会。
备案号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