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1日(周一)早盘,港股整体延续上周的疲弱走势。恒生指数低开后持续下探,盘中一度跌近百点,恒指期货同步承压,延续了近几日的调整格局。市场情绪依旧偏向谨慎,短线资金流出迹象明显,投资者普遍在等待更多宏观与政策信号的指引。
相比前期的反弹阶段,本轮回调并非单一板块所致,而是多重因素叠加:外围市场利率预期再度走高、美股科技股波动加剧、人民币汇率阶段性走弱、港股资金面趋紧等。综合来看,当前恒指短线仍难摆脱震荡调整区间,市场多空拉锯格局明显qh.qihuou.com+1。

从盘面表现来看,恒生指数早盘低开约0.4%,开盘后走势震荡下行,临近中午收盘前跌幅一度扩大至0.8%。恒指期货主力合约同步下行,最低触及17,150点附近,午前略有企稳迹象。恒生科技指数表现疲弱,跌幅约1.3%,成为拖累大盘的主要力量。
成交方面,港股主板半日成交额约430亿港元,较上周同期水平略有下降,显示资金观望气氛仍浓。市场缺乏明确主线,盘中多空资金反复博弈,短线交易占比提升。
部分机构认为,恒指当前处于前期反弹后的整理阶段,若成交持续萎缩,指数或维持横盘偏弱格局。除非出现新的基本面催化因素,否则短期反弹空间有限。
从行业结构看,科技、地产、金融成为拖累主力。
科技板块整体承压,恒生科技指数中权重股普遍下跌。阿里巴巴、京东、美团等均出现0.5%-1.5%不等的跌幅。投资者担忧美债收益率高企将压制科技估值,同时近期内地消费复苏节奏不及预期,也令相关互联网企业业绩增长前景受限。
地产板块方面,内房与港资地产股延续弱势。恒基地产、长实集团、碧桂园服务等个股小幅下挫。市场对房地产行业政策放松的持续性仍持观望态度。尽管内地近期有部分城市进一步优化限购,但成交回暖的信号并不强,投资者信心尚未恢复。
金融板块整体偏弱。汇控(HSBC)、友邦保险小幅走低。受外部加息周期延长预期影响,资金成本上升令银行业息差改善的预期打折。
资源能源类个股表现相对坚挺。部分煤炭、石油股因国际油价回升而获得支撑,中国石油股份半日微涨约0.6%,中海油维持红盘震荡。
恒指近期持续承压,核心逻辑之一仍是外部利率环境的扰动。美债收益率在上周再度攀升,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突破4.6%,创下近一个月新高。这意味着全球风险资产重新面临估值压力,尤其是高估值科技板块。
与此同时,美联储官员近期多次释放“保持高利率更久”的信号,使市场对年内降息的预期再度降温。这对港股的间接影响在于:港元联系汇率制度下,香港利率水平必须与美元保持同步上行,资金成本增加将抑制股市风险偏好。
此外,人民币汇率在上周出现一定波动,离岸人民币一度跌破7.32关口。尽管央行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但短线资本流向依旧偏向谨慎。对于依赖南向资金支撑的港股而言,人民币贬值预期往往会阶段性压制资金净流入。
外围股市方面,上周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,科技股波动加剧。纳斯达克指数回落至关键支撑区域,这对港股科技板块形成连锁反应。
从技术形态上看,恒指自9月底反弹高点约17,800点后,近两周逐渐转入整理态势。MACD指标出现死叉,短期均线下行,成交量缩减,显示反弹动能减弱。
若以日线结构分析,恒指在17,000–17,800点之间形成明显的箱体震荡区。下方17,000点是阶段性关键支撑位,该位置多次被测试但暂未有效跌破。若后续失守,恐进一步下探至16,800附近。而上方17,500–17,600点为主要阻力,突破难度较大。
恒指期货走势与现货同步,短线技术面偏弱,但超卖迹象逐渐显现。部分短线交易者认为,若本周市场在17,000点附近企稳,或有望出现反弹修复行情HUIWNI。
从资金流向角度看,南向资金近期持续流出。港交所数据显示,上周南向资金净流出约25亿港元,科技与地产板块成为主要抛售方向。北水资金减持腾讯、美团等权重股,显示机构短线避险情绪上升。
市场人士指出,当前资金面结构性紧张,一方面源于年底资金需求上升,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投资者对外围风险的敏感反应。若美债收益率继续走高、美元指数保持强势,港股短期或仍难获增量资金支持。
总体来看,港股短线走势仍以震荡偏弱为主。恒指期货在17,000–17,500区间内反复拉锯,市场缺乏突破动力。投资者普遍在等待三方面信号:
1️⃣ 内地宏观政策——包括财政刺激、房地产支持政策、以及央行的货币操作方向。若四季度政策进一步加码,或有望提振投资情绪。
2️⃣ 美债与利率预期变化——美联储11月会议前的市场定价将直接影响港元利率与港股估值。
3️⃣ 企业三季报业绩——科技与金融权重股业绩若优于预期,有望带来结构性修复行情。
部分机构策略观点认为,尽管短线波动仍存,但港股估值已处历史低位区域,风险收益比逐渐改善。中长期投资者可关注基本面稳健、现金流充裕的蓝筹龙头。
10月21日的早盘表现再次印证,港股仍处在“弱现实与弱预期”的交汇期。外围压力尚未消散,内部资金信心仍待恢复。恒指期货延续调整格局并非坏事,而是一种市场自我修复、重新寻找平衡的过程。
对于短线交易者而言,建议控制仓位,关注17,000点支撑区域的表现;而对于中长期投资者,反而可将阶段性调整视作低吸布局的契机。市场或许仍需时间去等待信心的重建,但长期价值终将获得认可。
正如市场人士所言:“恒指不缺估值空间,缺的是信心与耐心。”在当前复杂的宏观环境下,稳中求变、顺势而为,或许才是港股投资者该有的姿态。
备案号: